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首页 > 地市信息

西峡县推进媒体融合发展 打造县域传播新体系

发表日期:2025-06-05信息来源:西峡县融媒体中心


近年来,西峡县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,不断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、创新发展,守牢意识形态阵地,巩固壮大主流舆论,打通引导群众、服务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一、强化平台建设,构建融媒矩阵。创新推进融媒矩阵建设、播出体系升级与数字技术赋能,构建全域覆盖、高效传播的现代融媒格局。一是建强传播体系。坚持移动优先,树立互联网思维,重点打造了以“两台(电台、电视台)、一网(西峡网)、一端(“云上西峡”APP客户端)、八号(西峡融媒公众号、视频号,西峡广播电视台公众号、视频号、抖音号,西峡县融媒体中心官方大象号、微博号,“学习强国”西峡融媒号)12个媒体平台为支撑的“2118媒体矩阵”,形成立体多样、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,新媒体平台用户突破100万。二是拓展融媒矩阵。积极融入全省新媒体联盟,加强与各级主流媒体的上下联动、同频共振,实现热点互推、流量互引,不断提升西峡声量,拓展西峡融媒“朋友圈”。2024年40多篇作品荣登大象融媒优质稿件传播热搜榜,12次入围全省县级融媒“指尖排行榜”。二是实施数字化改造。建成“中央厨房”式采编系统,整合电视、广播、网站及移动端资源,实现“一次采集、多元发布”的全媒体传播模式。筹资200万元开展广播电视高清化改造,升级改造虚拟演播室系统,更新高清数字设备,实现“云上西峡”APP与传统媒体同步高清播出。突出平台功能拓展、页面UI设计、内容分发优化、大小屏互联互融等进行升级改造,不断提升平台交互便利性。2024年“云上西峡”用户增长35%。

二、深耕内容建设,壮大主流价值。坚持以内容建设为根本,用互联网思维主导资源配置,不断提升正面宣传的质量和水平。是积极服务中心大局。围绕“民富县强、幸福西峡”宣传主题,实施“头条要闻”工程,加强选题策划,持续提升新闻生产能力、聚合能力及传播能力。启动“聚焦‘千万工程’行走大美西峡”大型主题新闻采访活动,深度报道“和美乡村”“产业新村”“旅游民宿”“美丽庭院”四大类乡村振兴成果,2024年召开新闻发布会8次,组织西峡县践行“千万工程”经验智库报告会,推动以“党建引领、规划先行,群众主体、社会参与,示范带动、整体推进”为内容的西峡经验成为全省典范。二是做深做实媒体助政。聚焦群众急难愁盼,策划各类问政节目,推出《优化营商环境《平安西峡》《人大视窗》《政协之声》等30多个时政节目,开设《食安西峡》《健康西峡》等专题专栏,通过电话热线、网络留言、群众投诉等征询意见建议,联动各县直部门、各乡镇第一时间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,年累计制作专题60多期,短视频1200多条,全平台传播量达1.8亿。三是着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。创新开通融媒慢直播,5个高清机位全景式、全天候展示西峡县山水风光与城镇新面貌,2024年观看量突破300万人次。举办“强国复兴有我”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,大型新编原创历史剧《屈原岗》成功首演,《美丽的草原我的家》荣获全省第十届大河风合唱展演金奖。策划“荣耀龙城杯”首届全民才艺大赛,全县500余个文艺团队和个人爱好者参赛,各平台累计关注量达1600万人次。

三、优化舆论生态,筑牢安全底线。紧盯县域意识形态安全与舆论生态,加强阵地管控,筑牢防护屏障,以精细化管理守牢安全底线。一是守牢阵地安全。认真执行信息发布“三审三校”制度,创新责任编辑、值班主任、总编室主任、分管领导“四级联审”制度,实现每年10万条审核内容“零差错”。明确岗位职责任务,将安全播出责任层层分解,建立健全安全播出应急预案,加强日常督查和应急演练,突出防范网络攻击、病毒入侵等安全风险,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,确保安全播出无空档、无盲区。二是强化舆论引导。深入实施“清风”“清朗”等系列专项行动,管好用好自媒体、网络大V、网评员“三支队伍”,组建有专兼职舆情信息监测员、网络评论员、义务监督员300余人组成的网评员队伍,不断提高网络综合治理效能。严格落实网络舆情预警交办、联动处置、诉求转交、责任追究、考核评价等5项工作机制,定期搜集上报舆情动态专报和民生台账。三是规范视听管理。制定《西峡县融媒体中心新媒体平台管理办法》,对全媒体平台进行规范管理。强化广告审核,严格遵守广告发布相关政策法规,确保发布信息合法合规。积极参与公益广告创作,年均制作发布公益广告50条以上,2024年上报的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》荣获全省公益广告及短视频大赛三等奖。

四、坚持改革破局,激活内生动力。坚持改革破局与人才强基双向发力,破解发展瓶颈、激活内生动力,实现融媒队伍结构优化与事创业热情双提升。一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。县委、县政府专题研究解决融媒体中心历史遗留问题,恢复县融媒体中心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性质,解决财政全供编制30名,退休人员经费由财政予以足额保障;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,每年增加专项经费232万元,有效保障了融媒体中心的基本运营。二是加强融媒人才选育。针对专业人才紧缺、队伍青黄不接的现状,先后招聘事业编制新闻采编、影视制作专业人员15名,配备公益岗5人,持续优化专业人才结构、数量、素质。建立培训和专业能力提升通道,积极推进全媒型编辑记者的梯队培养,组织人员到省市媒体跟班学习,常态化开展“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”,持续提升专业素养。目前,县融媒体中心本科以上学历占比56%,35岁以下青年骨于占比45%,专业技术人员占比63%。三是激发干部职工活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,树立正确用人导向,建立完善正向激励机制,推行竞聘上岗、双向选择、轮岗待岗制度,县融媒体中心中层干部平均年龄下降6岁。积极探索薪酬制度改革,实施动态绩效考评管理,打破平均主义,在收入分配上向关键岗位和采编一线人员倾斜,进一步激发了干部职工队伍活力。实施以来,新闻记者自采新闻数量增长60%,评选并上报的优秀作品增长了45%。